1959年最後一例臺灣本島人的狂犬病案例後,動物狂犬病案例亦從1961年起即不復存在,臺灣也自此成為全世界僅存的10個狂犬病非疫區國家之一,直至前陣子從鼬獾身上檢出狂犬病病毒陽性,除了使臺灣自狂犬病非疫國當中除名外,媒體的過度報導,使得臺灣前陣子 “莫名地”出現全民狂犬病疫苗施打運動(人用、動物用疫苗皆然)。
如此瘋狂爭相施打狂犬病疫苗的結果,使得動物用狂犬病疫苗供貨廠商(輝瑞、龍馬躍等)出現疫苗供不應求的窘境。各家動物醫院在僧多粥少、疫苗一劑難求的情形下,訪間開始出現疫苗胡亂漲價,甚至媒體爆料有些動物醫院以生理食鹽水代替現有疫苗來進行施打,藉此保留既定客戶、牟取蠅頭小利的情形。
在人醫方面也因臺灣已多年屬非疫區之緣故,人用狂犬病疫苗庫存量僅存400劑,並不足以因應當前全數高風險人員所需。人用、動物用疫苗供應不足的情形,中央、地方動物防疫機關、衛生局、衛生署及疾病管制局也因此飽受媒體大眾踏伐。
然而臺灣的狂犬病疫情並未如媒體一股熱潮般,說停就停,尤其此次狂犬病病毒株與中國大陸的病毒株有20%的DNA差異,換言之,該病毒被懷疑為潛藏於臺灣數十年的本土型病毒,因此許多專家憂心此病毒恐已經擴散至全島,甚至以「末日Z戰」的電影橋段來比喻未來臺灣狂犬病情形。
狂犬病之所以這麼令民眾擔心,主要原因在於該病毒會感染所有溫血動物,其感染方式乃經由帶源動物之唾液進行感染,感染後病毒會從傷口侵犯肌肉周邊神經,藉由周邊神經感染脊椎中樞神經,再上行感染大腦,接著病毒會下行至唾液腺、喉咽神經、心臟及肺部,最終導致呼吸衰竭死亡。若無事先施打疫苗,一旦感染發病後致死率達100%。狂犬病令人恐懼的另一個層面在於其能潛伏於動物體內一段時間,在犬隻可長達半年,貓跟野生動物甚至可能終身帶源。
國內飼主目前對於狂犬病的認識僅停留在犬隻身上,其原因可能與其中文翻譯有關,但是以美國飼主感染狂犬病的案例而言,有近50%的感染案例為貓的抓傷所造成,臺灣這五年來貓的飼主有逐年增加的趨勢,加上政府TNR街貓(街貓捕捉、絕育、野放)的計劃已行之有年,因此貓感染狂犬病的風險不容小覷。網路上狂犬病之疾病介紹相當多元,以下僅簡單整理犬貓及野生動物感染狂犬病之徵兆供大家參考:
動物別 |
犬 |
貓 |
野生動物 |
病程/症狀
|
潛伏期(2-3天) 無明顯症狀,可能行為突然改變,體溫約略升高 興奮期(1-7天) 易怒、狂暴不安、無目性地亂咬、顯著性流涎 沈鬱期(2-3天) 身體無法自主、眼神失焦、大量流涎 痲痹期(2-3天) 喉頭痙攣、全身性痲痹、昏睡、死亡 |
前驅期(1-2天) 行為及脾氣突然改變、體溫升高、異常吼叫 狂暴期(2-3天) 聲音改變、自殘、身體無法自主、肌肉不協調、流涎(不顯著)、異常大膽 痲痹期(2-3天) 虛弱、嘴角出泡沫、呼吸困難、昏睡、死亡 |
無顯著分期 習性突然改變 晝夜顛倒 異常吼叫 本體感覺失調 身體無法自主
|
備註 |
有的資料會將興奮期與沈鬱期綜合一起,或是以其他說法表示。 |
貓並不一定經歷三期,可能 僅經歷其中一期,甚至沒有經 歷就接死亡或終身帶源 |
臺灣以鼬獾、白鼻心、黃鼠狼、石虎、麝香貓、蝙蝠為高風險野生動物 |
臺北市動物保護處技士 英國愛丁堡大學─動物行為及動物福利碩士
臺北市動物之家獸醫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