毛小孩皮膚上的腫塊是很容易被爸媽們發現的異狀,在腫塊的分類上可以分成良性與惡性;良性腫塊生長緩慢且外有包膜,沒有侵襲性不會擴散到其他的地方,可以靠外科手術完全地摘除而痊癒。

@有皮脂腺囊腫,在狗寶貝是常見的,全身都會被發現,可以自然的代謝,但也可能會因被感染而必須引流處理,嚴重時以外科切除較佳。

@趾間囊腫是位於趾頭之間的皮膚炎症反應,需要使用抗生素治療。

@疣和乳頭狀瘤以老狗寶貝居多,生長在皮膚的突起物,有些連帶有柄狀物,如果出現出血或疼痛的現象時應手術移除。

@脂肪瘤是脂肪細胞外包纖維夾膜,此瘤不會有疼痛感,,生長速度慢,不論公母寶貝都有機會發現,但是以體重過重的母狗寶貝居多,以手術移除並送病理切片判斷與癌作區別。

@基底細胞瘤這是皮膚常見的良性瘤,一般是單獨的潰瘍節結,出現於7歲以上的狗寶貝頭及頸部,以外科切除處理是可以治癒。

@血腫是皮下囊狀物內聚集血液,原因常是被毆打或撞傷,小血腫可以自然被重吸收而消失,大血腫就需要引流。耳血腫需要特別的外科處理方式。

@背上的結節多是由於注射造成的,通常不需治療,但也有可能會轉變成惡性腫廇。

 

惡性腫塊也就是癌症,依病變細胞種類而有所不同。通常成長迅速只需數週到數個月,沒有外層包膜,會侵襲周邊的組織造成潰瘍及出血,可經由血液及淋巴系統在體內擴散轉移,皮膚癌僅以外觀作診斷是很困難,必須經由外科切除後作病理切片確診,治療方式以外科手術切除為主,化學治療、放射線學治療、免疫療法、冷凍療法、光動力療法、及標靶治療等輔助治療。

 

如何區別分類對醫生而言是一份複雜的工作,因此首先需要爸媽居家觀察提供資訊給醫生作為佐證。觀察寶貝有無體重減輕、或沒有食慾、嗜睡或精神不佳,腫塊處寶貝表現出不喜歡被碰觸的樣子,腫塊生長速度過快或是上面有傷口化膿,有上訴狀況建議盡快就醫。

 

除此之外還可以提供的資訊有;最近幾天寶貝有無跌倒撞傷?還是去接種例行性疫苗?又或是看其他疾病時讓醫生打針的位置?抑或是寶貝很喜歡去舔咬的紅腫脫毛處?或這是很久沒癒合的傷口?是否為之前皮膚病發病的地方等等,如此才能協助醫生完整做好評估與診療。

 

 


【醫療顧問專家】李彥琪醫生
經歷:
台大獸醫系畢業
中壢中山動物醫院 主治醫師
板橋亞麥動物醫院 主治醫師
台大動物醫院 住院部醫師
香港東方獸醫診所 主治醫師
寵樂保 健康管理顧問股份有限公司 醫療顧問